寒假如期而至,“神兽”再次“出笼”。有的孩子回老家亲近鸡鸭,有的孩子随爸妈研学旅游,有的孩子在特长班里学习书画,还有不少孩子在家疯狂写作业、做预习。
对于家长们来说,可谓喜忧参半。喜的是,终于不用早起做饭晚上辅导,孩子们也可以稍作休息;忧的是,在“内卷”的大环境下,天天看电视、玩手机可不行,寒假时间不长,但是也不容挥霍、浪费,要不要让孩子在假期卷一卷?
其实,当我们思考一下智能时代孩子们将要面对的未来课题,就会明白,学习只是人生的一部分,生活才是核心。如今,期末测试的题目已经越来越开放多元,用工单位的招聘标准也不仅仅局限于学历和成绩。适当把教育放轻,把生活放重,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学习,在实践中成长,才是教育的真谛。
家长学生应遵循教育规律,守好心理关口。在当前的教育评价体系下,无论是家长还是学生,都有提高分数和名次的现实需求。如果孩子在学校就能做到“吃饱吃好”,就没有必要向外寻求“加餐”。家长们要根据孩子的个性特点和实际情况,审慎决定是否参加校外培训,切勿过多选择额外培训课程和教辅资料,导致孩子的课外负担过重,造成拔苗助长式的严重后果。寒假与春节重合,家长们可以带着孩子一起赶“海洋大集”置办年货,让他们了解传统文化;也可以一起做年夜饭,让他们感受父母的辛劳和家庭的温暖。阖家团圆的喜悦、走亲访友的温情、呼朋引伴的畅快,这些珍贵的生命体验或许会影响孩子们的一生。
教育部门应践行有关要求,提升教育品质。连日来,我市各区县官方公号都发布了教师严禁违规补课的通知,并且公布了投诉电话和二维码。这一举措不仅传递出整治教培乱象没有灰色空间的明确信号,也为广大家长和中小学生提供了稳定的预期。加强对学科类培训“隐形变异”和非学科类培训协同监管不足等问题的排查和治理,有助于治理寒假贩卖教育焦虑的乱象。只有不断完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、健全作业管理机制,才能进一步消解假期校外培训的需求,铲除变相违规学科类校外培训生存的土壤。
社会各界应积极搭台架桥,创设良好环境。为何要设置假期?就是让孩子们可以充分休憩、尽情玩耍、拓展视野、接触自然。社会是个大课堂,有字之书要读,无字之书也要读。一些博物馆、体育馆、研学基地、科技型企业等,可以面向广大家庭开展科教文体活动,为加强亲子互动交流和提升中小学生综合素养提供平台。针对寒假期间孩子触网用网频率增多的情况,互联网平台应当肩负起监管治理的责任,努力营造清朗健康的网络环境,对违规发布行为该删除删除、该封号封号。
孩子的成长,不是“百米赛”而是“马拉松”,在假期里参加一些体育锻炼、社会实践、文化传承活动,看一看身边的风景,也很重要。所以,学校、家庭和社会各界不妨拿出耐心和信心,把寒假真正还给孩子们,让假期名副其实,让祖国的“花骨朵”在阳光下绽放。(叶韵)
(图片源自网络)